三十週年之際述說主恩 – 張介(Eric)長老夫婦訪談

(採訪:段潔,文字整理:呂倩)

香港聖經教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幾個蒙神呼召從北美來港的家庭,張介(Eric) 長老夫婦就是其中的創建者之一。在香港大學任教並曾經擔任過商學院院長的二十多年間,Eric長老和婷婷師母忠心服事港大團契及教會眾弟兄姊妹。

2024年7月7日的主日崇拜,Eric長老被邀請在上水堂植堂10週年講道系列「福音改變我生命」中證道,下午Eric長老和婷婷師母在上水堂與弟兄姊妹互動交流,回顧香港聖經教會創建初期的歷史,分享他們過去三十年被上帝使用的喜悅以及對年輕領袖的勸勉、對教會未來的寄語。 

一、如何來到香港:一個回應呼召的故事

1)一個意想不到的呼召

這一切需要追溯到在美國普渡大學讀博士期間,Vincent 長老(沈運申,本教會創辦人之一)當時已是教授,並在學生團契中擔任輔導。我是團契中的學生和同工,那三年間我們合作得非常愉快。Vincent 長老對我的影響深遠,他既是導師,也是朋友。當我畢業後拿到教師工作,我也經常向他請教如何扮演好在大學城中基督徒老師的角色。在那段美好的學生時代裡,我們建立了極好的默契和友情。

 1990 年,Vincent 長老從德州來訪,告訴我們上帝帶領他們去香港,並提到香港科技大學非常需要商科老師,他們有異象要回香港做普通話學生的信仰工作,也給我們發出一個邀請。然而,1989 年,我剛在馬里蘭大學獲得終身教授職位,想到在美國也在服事普通話學生,所以並沒有立即考慮。

然而,直到 1991 年,一個特別的機會讓我們得以拜訪已經身處香港的 Vincent 夫婦。他們熱情地招待我們,我們便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呼召。其實我們過往從來沒有想過要來香港生活,但上帝用奇妙的方法改變了我們的計劃。

1992 年,我有一年學術假,被邀請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來到香港科技大學。那段時間,我們與Vincent長老計劃成立普通話的聖經查經班。9 月,便在我們家中開始了第一次聚會,科技大學查經班就這樣正式成立。想到那段日子都非常興奮,我們從 7 個人開始,在半年內週五晚上的查經班非常興旺,福音傳播迅速,短短時間內就達到 20 多人,氣氛非常熱鬧。

然而在主日,我們只能去參加英文教會的崇拜,在美國我們參加華人教會,回到中國的領土卻參加英文教會。從那時開始,聖靈感動我們應當建立教會,因為我們認為查經班是不夠的,參與者還需要有一個完整的教會生活、正確的教會觀。我們開始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2)回美後的牽掛與教會成立

那一年學術假之後,我們回到美國,但非常想念在香港的一切。在團契分享上帝的話語,大家聽得全神貫注,這讓我們非常激動。然而回到美國時,這種興奮感在降低。雖然在北美也可以做普通話工作,但當時在香港讀書的學生畢業後必須返回內地,我們可以影響這些學生把福音帶回去。

 終於在 1995 年 5 月到 8 月底,我再次回到香港科技大學,那時我也比較有空,可以處理教會各種事情,這四個月也是教會成立的關鍵時期。1995年9月初,開始以租用YMCA場地的方式成立教會,初期有30位成員。沒有宗派的教會有彈性,但也有缺陷,老戴牧師(戴紹曾牧師)給了我們很多指引,主日他也來我們當中聚會,成為我們的標誌性人物。

 那段時期,我們家在北美和香港兩地頻繁往返,美國的工作一直沒有放棄。直到1997年-1998年,我們需要做一個決定,是否要放棄美國的工作徹底搬到香港。那段時間,我們一直禱告尋求如何被上帝使用。某個深夜,我突然接到了香港大學商學院院長的電話,被邀請出任商學院講座教授。

3)最後的決定與信心

當時很多香港人移民到美國,而我們卻是逆向移民,這有點讓人忐忑不安。在心裹最掙扎的時候,翻閱《Our Daily Bread(靈命日糧)》當天的靈修經文「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對我很有幫助,我們便決定走這條路。對我們來說,上帝在香港賜給我們很好的工作,我們已經擁有很多,況且香港有許多讓我們興奮的事。

但當時我們的大女兒很掙扎,她非常不捨得自己的朋友,在機場離別的時候和她的朋友抱頭痛哭。這次的搬遷對她來說是很大的變動,但若干年後,她認為我們做了正確的決定。她說雖然當時非常不容易適應,但是這讓她的人生閱歷變得更加豐富,而她很多同學從來沒有離開過佐治亞州。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學校因為看到她有豐富的人生經歷,認為她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因此錄取了她。當女兒與男朋友交往的時候,還跟男朋友自豪地說,我爸爸很早就順服上帝,到海外宣教了。當年痛苦的日子,變成了她引以為傲的一件事。

二、教會的成長

1) 初期成長 (1995-2000年)

1997年當我們搬到香港的時候,便開始完全投入教會的事工。從1995年至2000年,教會人數從30人增長到90人。這段時間內,1999年9月開始的「學人之家」事工尤其重要,我們在三個校園都開始進行福音工作,一年多次舉辦大型佈道會。每次的「學人之家」,教會的姐妹從一大早就開始為這些學生預備飯食、讓離鄉背井的學生吃到地道的家鄉菜。林治平教授是「學人之家」第一位講員,他後來在自己一本書中的序言中提到,1999年的佈道會是他非常興奮的一次經歷,當時一間幾十人的教會舉辦了超過300人的佈道會。

那個時代的學生經濟拮据,省吃儉用。我們為了不讓他們多花錢,在港大、中大、科大三個大學都安排了巴士接送學生來上主日學以及崇拜,否則他們就要自己坐車過來,從一開始我們就鼓勵他們參加成人主日學打下紮實信仰的根基。

2) 成長與挑戰 (2000-2003)

1995年至2000年,我們當時以每月4萬元的費用租用YMCA場地。2000年亞洲經濟危機期間,YMCA需要裝修場地,三個月內無法使用,我們因此需要尋找新場地。因經濟危機,房價大幅度下降,我們以同樣的租金卻可以在佐敦租下更大的新場地,這成為教會的重要里程碑。教會從那個時候開始,有了自己穩定的聚會點。

 2000年至2003年是教會成長最快的時期,三年間,人數從100人增長到220人。很快佐敦場地不敷使用,我們需要舉辦兩堂聚會,同時也租下兒童聚會的地點,租金從4萬增加到7萬。不過很快我們就不能再用這個場地,當時也有人說那個地點不適合聚會,我們再次面臨需要重新尋找場地的局面。

3) 搬遷北角 (2003年)

在尋找合適的場地時,我們發現北角的華匯中心是最合適的選擇。儘管當時住在九龍的弟兄姊妹有所保留,但最終大家都願意為了彼此,放棄了各自心中一度認為最優先的考慮,最後達成了共識。2003年是非典疫病爆發的一年,非典之前華匯中心的租金為30萬元,但在非典後大幅降至7萬,這使我們得以順利搬遷,就這樣我們在北角的全海景場地安頓下來。

 然而,一年後業主決定出售該物業,這對當時大部分成員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因為他們多數是流動性強的學生。購買該場地需要2200多萬元,當時我們需一下支付900萬元的首付,除了我們的奉獻以外,我們仍缺500萬元。當時我們向弟兄姊妹解釋情況並邀請他們禱告和奉獻,最終在三週內,弟兄姊妹的認獻達到600萬元。

在這段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上帝的恩典與激勵。例如,我們分享需求後,一位從日本打來電話的姐妹願意奉獻,她每週固定聽我們上傳至網上的講道,成為第一個奉獻者。還有一個家庭放棄計劃已久的旅行,將旅行費用全部奉獻;一對剛離開香港,回國的夫婦聽到我們的信息,也將他們積蓄拿出來奉獻。回顧這段歷史,我們深感激勵,弟兄姊妹的回應真對我們莫大的鼓勵。 

4) 從北角到三個聚會點

2005至2007年間,新一代的留學生從北美畢業來到香港,使教會快速成長。很快這一層樓不夠用,我們後來購買了20樓的物業。到2009年左右,教會的人數翻了一番,我們也有了全職的青少年、兒童和牧養成人的同工,教會越來越有規模。

2010至2012年,教會人數達到500多人。隨著說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集中在北角聚會已經不是最理想的方式。當教會越來越大,我們也感到沒有足夠的恩賜和能力來應付這種增長。2012年長老會開始討論關於植堂的議題,不過直到2013年5月,長老會才最後達成在新界植堂的合一決定。

2013年,由於大業主因防火條例的要求,我們被迫需要離開華匯中心。當時,我們轉到新光戲院聚會。上水堂正是在新光戲院期間被差遷的,並於2014年1月25日正式開始聚會。神藉著各種特殊情況,一步步引領我們,母堂亦於2015年於觀塘俊匯中心落戶、成為後來的觀塘分堂,西環分堂亦於2017年於西環博士臺建立。就這樣我們有了三個聚會點。

 三、成為中國城市教會的祝福

在跟隨耶穌脚縱的旅程中,香港聖經教會逐漸形成了以全職教牧和帶職長老群體治理,雖然在教會成長過程中,我們也曾面對治理的問題,也處理弟兄姊妹之間的衝突。但回想起來,這些經歷使我們更加感恩。我們教會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大家彼此溝通。在溝通中,我們協商解決問題。長老在教會擁有權柄,但連續做滿六年後必須離開長老會,讓長老在教會的權柄歸零,之後需要再被提名為長老,這樣的治理制度讓大家學習彼此順服,不會被某個人掌控,這是一個健康的治理模式。

 香港聖經教會的異象之一就是成為中國城市教會的祝福。上帝在其中也有非常奇妙的帶領。2000年,香港大學與復旦大學有聯合的MBA項目,我經常需要去上海上課。早期有科大、中大、港大、城大和嶺大的學生在香港得救,回國後我們鼓勵他們不可停止聚會。2002年,他們在上海正式開始團契聚會,2006年便成立教會,那時有30人在小公寓裡聚會,到2009年主日崇拜已有100人,這是神的祝福。

 我們幫助上海聖經教會制定章程、包括查經帶領、教會治理、教會結構、教會異象、培養領袖、建立了教會的框架。目前我們還與其他教會分享我們的經驗,幫助他們從零開始建立有治理框架的城市教會。

四、三十週年對教會的寄語

人一生的時間過得很快,回頭看,在主裡做的事情會留下深遠的影響,非常有意義。人生彈指一揮間,如果沒有神的同行,人生會很空虛,面對的將是一片黑暗。但能與神同工的經歷非常豐富,這讓人生變得有意義,我們能夠參與到神的工作中,這是莫大的恩典。如果我們當時沒有從美國來香港,上帝的工作依然會進行,只是那個被使用的人不是我們。非常感恩這20多年的經歷,主恩說不盡。

香港一直是福音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有廣大的禾場。在這個時代所賦予的機會裡,找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是一件蒙福的事。疫情后,新的篇章已經開始,禾場和機會仍在,當機會到來的時候,鼓勵弟兄姊妹不要錯過,你只要做小小的調整,就能參與上帝的工作,祂會給你很多奇妙的經歷。

HKM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