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大禾場分享:PLACE、SPACE、FAITH

作者:席文峰

一、從港漂到團契

回想起自己和團契之間的緣分,腦海中立馬跳出來的詞語是:恩典和神蹟。

2022年9月,我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攻讀神道學碩士。在參加工作十年後,重新回到校園,有許多地方不適應。學習上每週需要大量閱讀資料和文獻,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力非常大;生活上當時我還不會廣東話,且出行都是使用電動輪椅,加上大陸和香港社會文化之間的差異,很多都是全新的經歷和體驗,新奇之中充滿了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所以第一個學期完全是在緊張和不斷調整當中度過的。

除學習之外,我的聚會生活主要是每週二下午的禱告會,每週四晚上神學院的崇拜,每周日崇基禮拜堂的主日崇拜,唯獨沒有團契生活。儘管學校和神學院都非常努力幫助本地學生和非本地學生之間更好地融合,大家有同一個信仰,我個人也足夠地外向去交朋友,但我依舊能夠清楚地感受到與香港同學之間存在隔閡。因為香港同學原本就有自己的教會和團契,我們除了在學習上有些交流之外,其他方面的溝通和互動就比較少了。而且平時在與香港同學相處的過程中,能明顯感受到文化,思維和傳統上的各種差異,互相融入是非常不容易的,好像被一堵無形的牆阻隔了。這些對於以往習慣於有團契生活的我,完全是一種折磨。三年疫情在線上團契已經非常影響體驗和關係了,眼看疫情慢慢消散,就更加期待線下面對面的團契生活了。當時一個學長給我介紹中大普通話團契,但考慮到聚會地點是在崇基禮拜堂的二樓,又沒有電梯,我就打起了退堂鼓,決定先禱告,求主給我預備更合適的團契。

在「舊約導論」的最後一次課上,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當時擔任教學助理的浩然弟兄,我才知道他竟然是中大團契的上一任聯絡人。了解我的情況後,立馬發出邀請,表示聚會雖然在二樓,但可以背我上去,且團契有好幾位弟兄也可以一起幫忙。不過當時我正忙於寫各個科目的期末論文,加上突然被尿結石折磨,計畫通關之後去深圳做檢查,所以將去團契的時間往後推了。

在我去深圳檢查之後,帶回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尿結石劃傷尿道產生了炎症,結石比較大,醫生估計只有10%的概率可以正常排出來。然而做手術需要住院至少兩週,而我每週都有課和Quiz等學習任務,真心不想住院治療耽誤學習。最終我請醫生先開一些消炎止痛和擴張輸尿管的藥物給我,給我考慮和回去準備一下。醫生無奈,最後千叮嚀萬囑咐兩週之內結石沒有排出,一定要回來住院進行手術治療。檢查回來之後,我不斷禱告求神醫治,突然間想到明天就是週六,有中大團契聚會,於是主動聯繫浩然弟兄,請他帶我參加團契。

去到團契的第一感受就是那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終於找到「組織」了,後悔沒有早點過來看看。大家除了語言相同,更重要是文化背景上的相似,讓我們的溝通變得非常輕鬆。通過聚會不僅認識更多主內的肢體,更看見神在大家生命當中不同的帶領和作為。最後彼此代禱環節,我請弟兄姊妹為我的結石順利排出禱告。結束之後,我們約定明天早上10點在地鐵站集合,一同去上水堂參加主日崇拜。第二天清早,主親自醫治了我,起床上廁所結石竟然排出來了。我立馬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團契弟兄姊妹,此刻我的心歡喜,靈快樂,去上水堂參加禮拜就好像是去還願一樣。

神的恩典還在繼續帶領,過了一段時間,崇基禮拜堂的同工了解到我的情況,就主動將一樓地面的活動室免費借給我們團契使用,場地真是又大又方便。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我感謝神通過各樣的方式帶領我,去到委身參與的教會和團契。

二、從參加到服事

參加團契半年左右,由於團契聯絡人安珂弟兄接下來是博士最後一年,時間上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考慮到我是全時間神學生,又住在中大校園裡面,並且做過兩年多傳道人,於是大家一致推薦我成為新的聯絡人。就當我以為自己可以駕輕就熟地去服事中大團契時,實際情況卻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不僅是因為校園事工是我從未涉足過的領域,更重要的是校園團契有許多的獨特性,並不能照搬我以前服事的經驗。

首先是校園事工的定位。在第一次同工會時,同工們覺得三年疫情期間,團契的服事人員和事工不斷在線下和線上切換,現在疫情過去了,事工完全恢復正常,需要重新思考團契的定位。團契人員流動性非常大,常常有新成員加入,每一學年開始都面臨關係的融合。在形式上,需要有活動幫助大家彼此熟悉和建立關係。另外,每個人生命狀況和信仰背景非常不同,在學習內容的選取上,需要照顧到新朋友,也要能有助於信徒生命的成長,不宜太深也不能太淺。於是大家決定找教會牧者尋求幫助。在仔細聽取了之前參與服事的同工們的反饋之後,牧者認為將中大團契定位為一個針對校園傳福音的禾場,並將教育大學也納入到我們的服事範圍當中,從此團契正式改名為「中大教大禾場」。

其次是團契活動經費的需要。校園事工需要開展一些列宣傳和活動建設,吸引慕道友並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其中。尤其是開學的前幾個月,是培養關係的關鍵期,新朋友找不到歸屬感就會悄悄離開了,從此再怎麼邀請都很難回來。同工們在制定團契年度計劃時,首先遇到的是費用問題,要是讓學生群體自己承擔費用,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參加的人數越來越少,吸引力也不足。缺少活動,團契和事工無疑會變得越來越封閉。後來我們制定了預算,需要大概一萬元左右,於是將這些困難反饋給教會,也禱告求神的供應。感謝主的供應,教會同工和弟兄姊妹都熱心奉獻。

最後是團契成員的生命成長。 學生團契成員普遍信主時間不長,生命反思和信仰經歷都相當缺乏,很多弟兄姊妹都還處在只能吃奶而不能吃乾糧的生命階段,需要屬靈長輩或專業受訓又有負擔委身校園事工的領袖帶領大家生命的成長,在基要真理、屬靈操練、學習生活、戀愛交友,人際關係、就業與職業規劃等方面對大家進行裝備和針對性的牧養教導。同時,校園團契本身具有開放性,需要面臨不同信仰背景的融合,甚至可能遭受異端的攪擾,還要防範各種世俗化影響。雖然團契中也有從小信主,靈命成熟的弟兄姊妹帶領,但是作為學生,一方面要承擔學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缺乏專業的牧養經驗,時間上也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在關懷和跟進上常常有心無力。 但感謝主,神在不同時間,差派許多僕人來幫助我們,如俊輝傳道、Felicia傳道、俊偉、Nelson夫妻、徐老師夫妻等,特別是俊輝對於幾對準備進入婚姻的弟兄姊妹進行婚前輔導,讓彼此的關係更加和睦,且生命更加成熟。 我想這也是團契的意義所在:當一群人願意為彼此生命的成長委身到底、付諸行動,生命影響生命,就會經歷真實的饒恕、醫治與安慰,共同體會真正的合一是何等美好。

就服事而言,聖經教導我們,靠著神給的恩典,我們要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用金銀、寶石去建造神的工程,將來有火一樣的試煉臨到,人所建造的工程若能保得住,他將要得賞賜。一方面,我們都是平等地來到神面前,被神所愛和眷顧,一同奔走天路;另一方面,我們的生命會在某些特別的時刻經歷神的改變和翻轉,產生的影響終其一生,甚至成為神賜給我們的召命。很喜歡英文的「畢業典禮」(commencement)這個詞語,因為它還有「開始」的意思。對於學生而言,畢業即是校園生活的結束,同時也是社會生活的開始。每年的畢業季,也象徵著校園的團契生活的結束,同時也是另一段屬靈生命經歷的開始。迎來和送往,歡笑和淚水,高山和低谷,神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我們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我們的團契就是這樣一個因基督信仰聚集的PLACE,幫助我們騰出生命中神聖的SPACE,在主內共同裝備和實踐我們的FAITH。

HKM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