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父的事为念

“以天父的事为念”

——2023年全教會退修會閉營禮信息分享

林  念

    “以天父的事为念” 出自路加福音 2:49 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這是圣经所记载主耶稣讲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可以説是耶穌一生的寫照。看主耶穌的一生,我們一定會發現 “以天父的事为念” 不是阳光明媚,春风得意,也不是热血沸腾,轟轟烈烈。 反而是經歷困苦,付出代价,有疲乏、挫敗、失望、心痛、受伤。“以天父的事为念”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主耶穌是這樣,作爲耶穌的跟隨者,你我也會是這樣。

        我下面用自己生命中的两個經歷和弟兄姐妹分享我怎麽体会“以天父的事为念”。如果要給這两個故事加上小標題,分別是挫败羞愧和遗憾难过。

       我們一家是2007年來到香港,一來就在聖經教會聚會。2009年被邀請擔任執事,2014年開始受邀在长老的职分上服事,直到2019年六年期满。休息一年后,從2021年到現在又回來做長老。在這期間,我最大的挫敗可以說是2017-18年間發生的一連串同工之間的衝突。那個過程中,有人受傷,有人離開,關係破裂,弟兄姐妹困惑不解。我那時是長老會主席,但发现自己非常有限,往往難以區分勇氣和血氣,剛强和剛硬,溫柔和軟弱,等候和拖延,果断和独断。事後回想,也许换个方式结果会不一样,但木已成舟,事与愿违,心里只能遗憾,还有羞愧,因为覺得自己很不稱職,对不起教会,也對不起那些受傷的同工。我的個性是属于逃避冲突的类型。却不得不面對一些對我來説很艱難的談話。記得有一次長老會委托我和一位長輩會面,要溝通一件事情,但直到會面結束,我都沒有勇氣講出口,怕冒犯對方。以至於後來給同工們造成不少困難。每每想起來,都覺得自己好沒用。

        除了羞愧、沮丧,还有更深的影响过了一段时间才慢慢浮现,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并没有太察觉。可能没有PTSD那么严重,但心有余悸是真的。一些激烈的言语是在心中留下了伤痕,时间久了会淡化,但却并不会消失。现在想起来,有时还是会隐隐作痛。

        這樣的挫敗和这些负面的情绪跟“以天父的事为念”有什麽關係呢?

        以我父的事为念,另一个翻译是在我父的家里。

        “以天父的事为念”不是做某些事情,也不是做成某些事情,甚至不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情,不是performance ,住在天父的家里是一种亲密的关系。亲密关系中一定会痛,和天父的亲密关系中,会被天父修剪。這個挫败讓我经历被神修剪之痛,生命深处的 performance-based 羞耻感被神修剪,逃避冲突背后的不安全感被神修剪。住在父的家里也意味着医治和盼望,在父的家里,心里的伤痕会得到医治,在父的家里,破裂的关系一定有和好的那一天,哪怕在永恒的另一边。

        第二个故事的標題是“遗憾难过”。我们刚来香港不久,2007年的9月,或是10月,有一次学人之家,那时有大巴从各个校园接同学们去北角教会。我记得很清楚,那次我坐在车门口的位子,在巴士开车前,一位已经走到车门前的同学好像遇到什么事情,没有上车。我心里觉得有些可惜,不过也没有太留意。大概一两个月后的一天,2007年11月,接到学校的电邮,一位来自内地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校宿舍自杀。他就是那位学人之家那天走到大巴前却未上车的同学。

        我曾用不同的想法尝试解脱自己心里的难过和遗憾,或许他那天就是去了布道会也不会举手决志,即便举手也可能后来流失,或许哪怕他信了主,也会被生活中的压力压垮。这些解释都挺合理,但這些合理的解釋不能消除我心里听到的一个声音:神带你来到香港, 在大学工作,难道只是为了publication, promotion,然后退休养老吗?難道一輩子就像摩西的诗: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这个声音在过去的16年一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比起16年前,今天的年轻人有情绪病,得抑郁症的比例越来越高。单单是在大学团契中,在过去几年就遇到好多这样的同学。校园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孔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伤心故事。在校园之外的这个繁华都市中,这样的故事一定更多。

        路加福音2:49兩種翻譯“以我父的事为念,住在我父的家里”互为補充:住在天父家裏是與天父亲密同在,以天父的事為念是與天父心心相印。那些破碎的生命让天父心碎吗?一位牧者的祷告深深触动我:愿那些令天父心碎的也令我心碎。

        从十多年前开始,我和华颖周间的每个早上,只要我们在家,就去大学餐厅约团契的同学一起吃早餐,一起读圣经,为他们祝福祷告。有时人多,有时人少,有时就我们俩。那么多的日子中,免不了有些时候会问:今天还去吗?结论总是去吧,因为天父一定会去。只要有機會,就陪他们挣扎,听他们的心事,送别他们毕业飞去世界各地,看着他们成家生子立业。

        “以天父的事为念”不是做某些特定的事情,是心里顾念天父顾念的。

        夏天有机会参加一个“跟随保罗脚踪“的旅行团”,和一群弟兄姐妹去地中海沿岸那些保罗宣教去过的地方。其中一站是哥林多。保罗当年所去的哥林多如今已是一片废墟,但废墟仍然让人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和繁华。在城市中心的市场有一个台子,就是使徒行传18章所记保罗被亞該亞省的方伯迦流审问的地方。后人在台子上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哥林多后书4: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保罗建立的哥林多教会早已消失在历史中,香港圣经教会有一天也一定会消失。什么不会消失?

        接下来18节: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以天父的事为念”就是顾念天父顾念的,这将留在永恒里。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看到那些天父顾念的人吗?愿那些令天父心碎的也令我们心碎。

HKM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