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呼召,恩典之路 – 沈運申(Vincent)長老夫婦訪談

(採訪:金鈴 / 文字整理:徐瑾)

        2024年5月Vincent長老夫婦回到香港,12日回到聖經教會的家,這是他們30年前蒙神呼召參與創建的教會。我們對Vincent和Margaret進行了采訪,尋根溯源,邀請他們回顧與教會共同成長的過程,分享他們多年來在教會建立與發展中的經歷、挑戰與感恩。

        一信仰之路起初

        Vincent長老早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1969年來到普渡大學擔任教職。在那裡有同學邀請他去教會。Vincent長老回憶說, “我有喝酒的朋友,打橋牌的朋友,基督徒朋友。那些基督徒朋友碰到重大挫折的反應讓我感到好奇” 。在美國7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他所認識的基督徒生命中流露出來的喜樂、積極和善意吸引了他。

        那時他在普渡大學的團契裡慕道,一次陰差陽錯的原因,還未決志信主的他卻被團契派出去傳福音。正當他心裡糾結去還是不去的那個主日,那位牧師突然受感動呼召人信主。Vincent因著心裡的糾結,在牧師詢問誰有困難挑戰的時候舉了手。就這樣他做為唯一舉手的會眾被叫上講台,和牧師一起跪下做了決志禱告。而這一次的跪下,成為Vincent生命的轉折,傳福音使命的開始。Vincent長老回憶說,“牧師那之前也沒有呼召過,那之後也沒有呼召過”。神的揀選奇妙,就是那樣一個呼召,一個“不情不願”的決志禱告,卻帶領他終究有一天來到香港,參與開創和帶領這樣一個教會,當初誰能想到呢?

        自從決志信主的那個星期開始,Vincent就經常參加傳福音的工作。他曾看見有朋友受了打擊想要自殺,但信耶穌後積極進取;也曾看見有朋友被不良嗜好困住,但信主後自然戒絕。每當他看見周圍的青年人因為認識神而生命有了改變,就會有說不出的高興。他願意獻出自己,使更多的人能因認識神而得到更豐盛有意義的生命。

         二、來到香港,建立教會

        采訪的當天上午Vincent長老在教會講道,題目是“你還缺什麼”。是的,在那個事業有成、生活穩定、有著固定教會和團契生活的日子裡,他們還缺什麼?那是神放在他們心中的缺口,一個渴望在學生中傳福音的熱忱。一段機緣巧合的經歷,因著這份渴望,因著願意為神而去的順服,他們舉家離開美國熟悉的環境和舒適的家,來到了香港,一片未知但又豐沃的福音禾場。

        Vincent 1990年應香港科技大學聘任為計算機科學系創系主任。他一方面展開創建科系和教學的繁忙工作,一方面開始組建基督徒學生團契。Vincent想辦法找到那些在新生信息表中填寫基督教信仰的同學,邀請他們一起創建團契。起初團契的同學多是講廣東話的, Vincent還因此專門請了老師補習廣東話。

        後來Eric和胡膺期老師陸續來到香港,從內地來的訪問學者和學生也漸漸多起來,三位教授剛好住在同一座宿舍樓,決定開放家庭組織團契聚會。大家分工合作,比如在Vincent家裡敬拜後分小組,然後招呼信主的弟兄姐妹查經,Eric家是接待慕道朋友的,胡老師家則是負責照顧小朋友的……這就是科大普通話基督徒團契Praise God It’s Friday (PGIF) 的起初,也是香港聖經教會 “生前”的雛形。

        除了科大團契以外,當時在港島區工作生活的、以Peter和Alice(陳賢緯、劉麗敏)為主要同工的幾個家庭也組成了喜樂團契,Vincent和Eric負責科大和港島兩個團契的聯絡。後來在1995年,核心的八個同工家庭,包括老戴牧師家,一起申請注冊了 “香港聖經教會” 。最初的教會大約三十多人,在YMCA租了地方聚會,那時候小朋友送到同在YMCA聚會的Island ECC教會照顧,都比較順暢。

        三、福音事工的發展和教會的成長

        當被問到教會建立這30年中印像特別深刻的事,Vincent談到普通話學人之家的事工。Vincent說之前傳福音主要是通過團契發展,邀請認識的朋友。呂榮聰和Felicia來了之後把傳福音更加制度化,開始組織“普通話學人之家”(HMS,Home  for Mandarin Scholars)布道講座,每季度一次從海外邀請講員進行大型的福音布道會。他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布道會請的是台灣宇宙光雜志的負責人林志平老師。當時借用了聖安德烈教會的一個大約容納一百多人的副堂作為場地,結果前來的慕道朋友越來越多,後來所有的基督徒都要讓出座位給慕道朋友,自己到會堂外面等候。最後只剩下聚會的主席、領詩、司琴三位同工留在會場。以至於林志平老師之後在《宇宙光》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第一次經歷聽眾全部都是慕道朋友的布道會。實在是令人振奮、被神大大使用的事工。

       談到印像深刻的事,Margaret提起教會的成長和搬遷。從YMCA三十多人聚會開始,人數不斷增加,後來到了八九十人,教會就考慮換租一個更大的地方,後來就搬到了佐敦的廟街,她當時和莊師母一起商量裝修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後來教會人數又不斷增加,2002年的時候又要再擴堂,找到了北角的華匯中心,又進行了一輪的裝修。聚會了幾年後,因為防火安全的要求被迫借用附近的新光戲院聚會。一年多後,2015年搬到觀塘的俊匯中心。雖然每次搬遷都需要大量的准備和裝修的工作,但每一步都見證了神的帶領與祝福。她深信,教會的成長離不開神的恩典。

        四、教會成長中的挑戰

        在教會的發展過程中,Vincent和Margaret也經歷了不少挑戰。Vincent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核心同工的誠信問題,以及另一位同工婚外情的問題。這些事情處理起來雖然艱難,但他們憑著禱告和與其他同工的合作,最終比較妥善處理了這些事件。這些經歷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到教會領袖的責任,以及教會裡誠信與透明的重要性。

        此外,教會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實際的挑戰,特別是在尋找新的聚會場地方面。他們在廟街時,由於地區環境的限制,決定搬到北角。隨著教會人數不斷增加,北角的場地也不再足夠,並且由於防火安全規定,教會不得不再次搬遷。Vincent特別提到,在2003年北角購堂的決定中,教會同工們決定團結一心,動員長老、執事和會眾共同籌集資金。他們當時所有的長老和執事一致同意奉獻一個月的薪資來支持購買新堂會,並鼓勵會眾參與這項事工。最終,教會順利購得了新場地,並見證了神的豐富供應,弟兄姐妹的信心也大受鼓舞。

        五、對未來的期許

       當談到對自己未來的期望時,Vincent和Margaret都認為,雖然他們精力已大不如前,但仍然希望能夠繼續為教會做出貢獻。盡管他們現已退休,並且返回美國住得與孩子們較近,但他們仍然積極參與當地華人教會的服事,並希望能夠將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傳承給下一代。面對年歲增長,Vincent說“摩西說人通常活到七十歲,若是強壯可以活到八十歲,我們都已經八十歲了,准備著隨時回天家。也開始逐漸清掉賣掉一些東西,捐給福音事工……”。他們的那份喜樂和坦然,讓人看到發光的生命。

        當被邀請對教會的年輕領袖和同工提出勸勉,Vincent特別提到在服事主日學或者帶團契的時候,要為著弟兄姐妹的益處十分用心地預備,堅持預查的環節。他也強調教會領袖群體應該有清晰的異像和執行的行動力,並且要在教會事工中起到帶頭作用。他認為,未來的教會成長需要大家同心合意,共同努力,才能夠持續推動教會邁向新的高度。

        Margaret和Vincent強調了家庭在孩子信仰成長中的重要性,她相信父母在家裡的榜樣,尤其是他們對神的信心,父母在外和在家的表裡合一,以及父母之間的關系,將會深刻影響孩子們未來的屬靈道路。

        結束語

        當被問到這次回到香港來到教會的感受,Vincent和Margaret為年輕一代的教會領袖成長起來感恩。有些他們在的時候還沒有信主的弟兄,現在已經是教會的主要同工。看到神的工作不可限量,看到年輕人興起很得鼓勵,感到他們扎根香港這25年是他們生命中最精彩的25年。

        Vincent和Margaret的訪談不僅回顧了香港聖經教會30年來的成長歷程,也為新一代的教會領袖和弟兄姊妹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勉勵。他們的忠心服事和生命見證也將激勵我們繼續去開拓和擴展神的國度。

HKMBC